3D導航削骨導板為何?削骨達人線上解惑
3D導航削骨導板在削骨手術的應用
隨著3D列印科技的成熟,這項科技也被嘗試應用在削骨手術,常見的包含二類:
一、增墊原本骨頭缺損或不夠的部份。
二、製作3D導航削骨導板幫助醫師減少因經驗不足的操作失誤。
削骨手術在各項整形手術中,難度很高。由於需要在口內小傷口進行準確手術,病患數又不像雙眼皮手術那麼多可以大量練習,所以對削骨手術專精的醫師很少,之前新聞報導的失敗案例或不良併發症,多是因為操作醫師技術未達成熟的緣故。
3D導航削骨導板可以應用在協助對削骨手術經驗不足,技術不夠純熟的醫師,減少因操作失誤產生嚴重併發症的機會。病患拍攝電腦斷層影像後,經電腦模擬及3D列印科技,可以列印出削骨手術時用來輔助醫師在正確位置切割骨頭的導板,原理類似於小朋友剛學畫圓形三角形時,用來輔助的繪圖板。
3D導航削骨導板這項科技,在協助初學削骨醫師掌握正確切割骨頭位置幫助很大。可以避免切到神經或造成顳顎關節骨折,這些不良結果是因為操作技術不熟練導致切割骨頭路線大幅偏離正確位置。
但如果醫師削骨經驗及技術已很成熟,3D導航削骨導板的使用卻會對操作及手術結果產生妨礙,以下幾點一一為各位說明。
導板的誤差
3D列印技術從拍攝電腦斷層,模擬,到列印出導板,中間各步驟都存在與實際骨頭間的誤差,導板跟骨頭間只要不完全吻合,模擬的切割路線就會偏離,當要追求更精緻的手術結果時,這少量的偏移就是不可容許的。
影響輪廓線角度
在更高端的美感考量下,除了骨頭切割路線要正確,鋸片在切割不同位置時的傾斜角度會影響最後輪廓線的呈現,使用導板會妨礙鋸片角度的調整。
組織剝離範圍增加,術後下垂風險增高
削骨手術如果要減少術後軟組織下垂,就要避免不必要的軟組織剝離。比較好的操作,是可以先磨掉計畫中要減少的骨頭厚度,這樣可以創造出些手術所需空間,軟組織剝離可以最小化。如果使用3D導航削骨導板,由於導板是用手術前的影像製作,操作順序變成得先用導板做切割,不能先磨骨頭,加上導板本身有個厚度,整體軟組織剝離範圍會增加很多,術後軟組織下垂的風險也會提高不少。
費用與前置時間增加
3D導航削骨導板的製作需要額外的費用跟等待的時間,一般要數周的工作天。
由於對於削骨技術純熟的醫師,3D導板實際幫助太少,所以台灣或國外的權威削骨大師,鮮少使用3D導板。但3D導板在協助初學削骨醫師,仍有重要的輔助功能。
另外,削骨手術中裝置導版很占空間,因此導版只能進行微調,要切很長的骨頭不能這樣做,因此如果是要改善比較大的消費者較不是用,適合微調的消費者。
導板也不太能用在削骨手術的二次重修,因為前一次手術後,骨頭會有些增生的骨痂,本來導板就不是完全服貼,二次手術這問題會更明顯。
除了削骨手術的操作,削骨手術真正的難度,是醫師累積大量案例後,得到的整體美感評估經驗,這是影響削骨結果的重要因素。